更新时间:2014-11-21
近日,市民李先生的心情可谓一波三折,上初一的儿子璇璇放学后抛下校服不告而别,留给父母的只有挂念和焦急。万幸的是,经过家人的努力,在车站住了一晚的璇璇终于安全回家。“感觉学习压力很大,这次测试又没考好,回家肯定会被爸妈批评,所以不想回家。”璇璇的话,让李先生不禁反思,平日对儿子管教严格,在学习方面要求也比较高,对儿子的情绪照顾不到。李先生告诉记者,璇璇在上小学的时候,学习非常好,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数一数二,但是升初中后,成绩一路下滑,因此也挨了他不少批评。事后李先生表示,以后会选择更好的教育方式,不会单纯的用成绩来衡量孩子的成长。
近些年来有关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等教育事件时有发生,有时候甚至会发生许多悲剧。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开始去寻求更为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但也不乏有些家长还是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第一标准。研究家庭教育多年的苏庭宝老师认为,较多孩子离家出走、自杀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都与其幼年心理有密切关系,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多注重对子女的心理抚养,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对于子女的心理抚养,苏老师提出几点建议。
培养孩子自信心
自信,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和品质。自信可以成为人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变为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使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心智和意志品质正在形成,可塑性很强,因此,首先要做的是要让孩子们拥有自信。自信的培养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我能行”:父母要善于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爱点燃起孩子心中自信和进取的火花,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支持性的成长环境。应从心理上、行动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为孩子的成长创设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有更多更合适的实践机会,获得足够的成功体验。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给孩子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关注、赏识自己的孩子,做孩子亲密的朋友,努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增强自信,从而找到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
取消包办代替,多给孩子自主机会。在生活和学习上,凡是应该孩子自己做的,家长就不要越俎代庖。家长应坚持原则:你能干的,我绝不替你干;你不会干的,我教你干;你让我干的,我要考虑该不该干。有的家长认为在生活方面多替孩子服务,让孩子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会有好处。其实不然,生活上的依赖会干扰、阻碍学习上自信自强精神的形成。
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孩子的成长,必须经过各种考验,教育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不灰心丧气,总结教训,振奋精神,继续前进。这是培养自信自强精神的重要时机。让孩子从小懂得“人生无坦途”,要树立勇气和自信。
增强孩子自控力
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自制力差。孩子受了委屈,伤心地痛哭,有的父母就说:“好孩子要坚强,不许哭。”孩子受到了老师表扬,得意地对父母笑,父母又说:“好孩子不要骄傲,多想想你的缺点。”这样的孩子很可怜,他们的情绪似乎被父母”剥夺”了,这种压抑并不是自控,情绪的自控来自于合理的宣泄。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破坏东西,如哭泣、运动、诉说、在纸上乱画一阵、大声唱歌等,都是合理的宣泄方法。在孩子情绪很激动的时候,不要急着和他讲道理,也不要粗暴地控制,先要提供合理的宣泄渠道,引导孩子把不良的情绪宣泄出来。
对孩子要有明确的要求,让孩子知道“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通过外界的要求来促进自控,如“不要乱发脾气”、“不要大吵大闹”,对孩子的坏脾气绝不能迁就。同时,父母也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逐渐形成评价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能力,掌握相应的规则。有的父母总觉得和孩子讲道理是白费力气,不如直接命令,其实真正的自控恰恰来自于孩子的理解。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孩子,也不能放弃耐心说服,坚持这样做,孩子就会掌握一套评价自己行为的规则,达到真正的自控。
在孩子情绪不良时,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如,当孩子心里感到难过时,你可以引导他:“难过时可以找些使自己开心的事情来做。你现在愿意看看电视还是出去玩玩?”引导孩子在两种选择中挑选一种,在挑选的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也就得到了转移。
培育孩子合作能力
从孩子懂事时起,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呢?
学会悦纳别人。家长要常和孩子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因为别人有这个缺点或那个毛病,就嫌弃他、疏远他。为此,家长要教育孩子多看并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诚心诚意地加以赞美,而不是采取一种“不承认主义”。家长自己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坚持这种态度来对待他人,成为孩子的表率。
学会分享。假若孩子凡事都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那么他就难以与他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进行有关的合作活动了。因此,家长有必要让孩子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慷慨大方,体会到分享的快乐。这里面有些家长值得注意的原则和技巧问题,比如要让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分享他所喜爱的玩具,切忌对他进行强迫,也无须向他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不妨可以这样跟他说:“你玩一会儿,让他玩一会儿,你们俩都高兴高兴,不是很好吗?”适当地引导孩子,多给他鼓励,他就会感到分享对他不是一种剥夺,而是一种增添更多乐趣的机会。当孩子较小时,父母不妨就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分享训练”。当孩子手中拿着画册时,父母可拿着一个玩具,然后温柔地、慢慢地递给他玩具,并从其手中取走画册。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孩子便学会了互惠与信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苏老师的建议,能帮助家长们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心理健康良性发展,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