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拆玩具家长应用何种态度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11-23】
如何正确处理孩子拆玩具的行为
案例分析
最近,5岁的小明总是不肯给他的玩具留“全尸”,不超过3天,新买的玩具肯定是缺胳膊少腿,或者光秃秃的没了毛。这让小明的父母感到无奈。小明经常有一些让人不可思议的举动,比如拆开一辆好端端的玩具车,目的是想让车里坐进几个“乘客”;把发条青蛙放进水里,想让它在水中游泳;给“下蛋的母鸡”嘴里塞进了很多吃的东西,想让它多下几个蛋。因此,小明家里的玩具几乎没有完整的。
专家解读
拆玩具的现象在五六岁的男孩子中比较常见。通常情况下,孩子拆玩具的行为主要表现出一种探究性活动。孩子对玩具为什么会动、会响感到好奇,于是就想把它拆开看看。
亲子教育
父母在看见孩子拆玩具时,不要一味地呵斥和批评,而应该先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拆开后想知道什么,尽量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如果孩子的破坏行为毫无探究目的,就需要另当别论。这种情况可能是父母娇惯的结果,也可能是心理疾病所致。如果是心理疾病,应该及早带孩子到精神神经科检查治疗。
方法
1. 父母可与孩子一起拆玩具。如果孩子拆玩具是因为好奇心,那么父母可与孩子一起玩一玩,拆一拆,并给孩子解释这些玩具的构造,加深孩子对玩具构造和材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知道哪些东西能拆,哪些东西不能拆。
2. 帮孩子选一些便于拆卸且又不易损坏的玩具。父母可以根据孩子喜欢拆卸玩具的特点,帮助孩子选择一些便于拆卸不易损坏的玩具,如变形金刚、拼图等。同时,可以多和孩子进行一些小制作或带孩子参观一些小发明展览,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3. 和孩子一起探索如何将拆卸了的玩具重新组装。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弄清楚被拆后的玩具如何修复、组装,不要将孩子拆卸后的玩具扔在一边不管。这样不仅使孩子知道玩具的内部构造,满足了好奇心,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会让孩子养成爱惜东西的习惯。
4. 鼓励孩子创新。孩子拆玩具可能是想看看玩具怎样组成的。如果他将这个玩具的零件装到其他玩具上,也许是为了证实另一种可能。家长不要对此斥责他。他能够现在探索玩具,也就意味着将来愿意探索世界。如果他的“探索”形成一种品质、一种习惯,那么将来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真正创新意识的人。
拆玩具是为了满足求知欲
孩子充满了求知欲与好奇心,喜欢去探索了解周围的一切事物。所以,喜欢破坏玩具的孩子,大多只是想知道玩具“肚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才把它拆开来看看。
父母不要对孩子严厉斥责,可以要求孩子把玩具重新组装,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应协助指点,但千万不要完全代劳。这样不仅使孩子知道玩具的内部构造,满足了好奇心,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组装玩具的辛苦,也会让孩子养成爱惜东西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