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成长的必须课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10-06】
正确理解挫折教育: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
引言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们往往过于呵护孩子,使得孩子面对一点点的问题就会承受不起。正确理解挫折教育对于父母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正确理解挫折教育,才能有效地对孩子施加影响,避免误入歧途。
什么是挫折
挫折是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的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会使人失望、痛苦、消极,甚至引发消极对抗行为;另一方面,挫折也能给人以教益,使人认识错误,磨炼意志,激励人发愤努力。因此,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挫折感是有限度的,不能没有,也不能太多。
误解挫折教育
有的父母过于保护孩子,不让他们经历挫折,导致孩子认为一切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承受不了。而有的父母则过于强调挫折的激励效能,故意给孩子创设挫折的情境,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在真正的挫折面前丧失勇气。因此,正确的挫折教育应该教给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和积极的态度,承受挫折的能力,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伤害以及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方法。
幼儿遭受挫折的原因
幼儿遭受挫折的原因既有来自外部的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指家庭和幼儿园的影响,包括家长的文化素质、教育方式、家庭矛盾等。内部原因主要是指幼儿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能力等因素的阻碍和限制,以及幼儿自我意识尚处在初步发展时期,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
幼儿遭受挫折之后的表现
幼儿在遭受挫折后很难用言语去表达,因此父母需要主动了解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幼儿可能表现出焦虑、沮丧、情绪不稳定等不良情绪,父母应及时与孩子沟通,理解他们的感受,并帮助他们重树信心。
幼儿挫折教育的具体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体力劳动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同时,父母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利用身边的小事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与孩子沟通,鼓励他们倾诉,并帮助他们正确归纳原因,分析如何避免类似的挫折。父母还应以支持者的身份帮助孩子重树信心,引导他们体验或回忆成功的经历。
早期教育中的挫折教育途径
劳动和体育锻炼是最好的挫折教育途径,可以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因此,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中自然产生的情境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无需刻意创设挫折情境。同时,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共同战胜困难。
结论
正确理解挫折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至关重要。父母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挫折教育观念。通过善于与孩子沟通、以身作则、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父母可以帮助孩子面对挫折时勇敢、积极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