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避雷针装在心中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2-23】
有一天,我带孩子去参观一座刚落成不久的大佛,那座大佛有十几层楼那么高,矗立在一片宁静的山谷中,显得格外雄伟。阳光透过云层洒下,为这座宏伟的雕塑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庄严。孩子的目光被大佛吸引住了,他兴奋地指着大佛像说:“爸爸,大佛的头上有避雷针。
”我顺着他的手势往上看去,由于大佛实在太高了,竟使我的帽子落下来。孩子接着问我:“大佛的头上为什么要装避雷针呢?”我说:“因为大佛也怕被雷打中呀!”孩子又问:“佛为什么怕被雷打中?在天上,是不是雷公最大呢?”
孩子的话让我一时无法回答,陷入了沉思。我们千里迢迢跑来礼拜的佛像,祈求能保佑我们平安的佛像,自己也怕被雷打中。这似乎有些讽刺:佛像既不能保佑自身的安危,又怎么能保佑我们这些比佛像更脆弱的肉身呢?
这一问题让我想起了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一段对话。有一次,苏东坡和佛印禅师到一座寺庙参拜,看见观世音菩萨的身上戴着念珠。苏东坡不禁有了疑问,对佛印禅师说:“观世音菩萨自己已经是佛了,为什么还戴念珠,她是在念谁呢?”佛印说:“她在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苏东坡又问:“她自己不就是观世音菩萨吗?
”佛印禅师答道:“求人不如求己呀!”
看着眼前大佛头上的避雷针,我忽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大概也像观世音菩萨手里的念珠一样,避雷针是在启示我们:求人不如求己呀!
人因为蒙蔽了自己的佛心,就把佛像当成避雷针;人如果开启了自己的佛心,就不需要避雷针,也不需要佛像了。佛像需要避雷针,是由于它太巨大了;人需要避雷针,是因为自我与贪婪太过巨大。
我们把佛像盖得很巨大,那是源于我们渴望巨大、不屑于向渺小的事物礼敬。很少有人知道,渺小其实是好的。唯有自觉渺小的人,才能见及世界如此开阔而广大。把佛像盖得很大很大,那是出神的境界;知道佛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的,那是入化的境界。权势、名位、财富很大很大,那是出神;
掌大权、有名位、太富有的人还能自觉很渺小,那是入化。
心中有佛,佛就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如果心中无佛,巨大的佛像与摩天大柱又有什么不同呢?平凡普通的老百姓一旦心中有佛,胸怀无限宽广,心中无挂碍、无恐惧,远离颠倒梦想,则尘世的权势名利又怎能成为他的欲望,局限他的自由呢?
位高权重的公卿王侯一旦心中无佛,心怀狭小,欲望永无终极,名利权位正好成为围困他的砖墙,又何乐之有?
因此,佛像把避雷针装在头上,人应该把避雷针装在心中,时刻避免被利益与权力的引诱击中。在平常的日子里,也能找到生活的意趣,那避雷的银针就已经装上了。
一、信仰与现实的碰撞
当我们面对高大的佛像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敬畏感。这种敬畏感不仅来源于佛像的宏大与庄严,更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对信仰的追求。然而,当孩子指出大佛头上的避雷针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即使是神圣的佛像,也需要依靠现代科技来保护自己免受自然力量的侵害。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信仰与现实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矛盾?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将信仰寄托于外在的事物,如佛像、庙宇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象征性的物体获得心灵的安慰和庇护。然而,正如孩子所言,佛像本身也需要避雷针来保护自己,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信仰其实并不稳固?或者说,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信仰的本质,理解信仰不仅仅是对外在事物的依赖,更是内在精神世界的构建。
二、求人不如求己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对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求人不如求己。观世音菩萨虽然已经成佛,但她仍然佩戴着念珠,这并不是因为她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是因为她明白,真正的解脱来自内心的修行。同样的道理,佛像头上的避雷针,并不是因为佛像需要外界的保护,而是为了提醒我们,真正的安全来自于内心的觉醒。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们常常感到无助和迷茫。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可能会寻求他人的帮助或依赖外在的力量。然而,真正的力量和安全感来自于我们内心的坚定与智慧。正如古语所说:“自助者天助之”,只有当我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行动时,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三、渺小与伟大的辩证关系
在我们的心目中,伟大往往意味着高大、宏伟、令人敬畏。然而,当我们站在巨大的佛像前时,却会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这种对比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伟大并非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境界。一个自觉渺小的人,反而能够看到世界的广阔与无限。
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非凡,正是因为他们懂得谦卑和敬畏。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使是最伟大的圣贤,也深知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与此相反,那些自以为伟大、不可一世的人,往往会在现实中遭遇挫折和失败。因为他们忽视了内心的修养,过度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
因此,真正的伟大在于内心的谦逊与包容。当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时,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关心他人的感受。这样的心态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四、信仰的真谛
信仰不仅仅是对外在事物的崇拜,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当我们把佛像盖得很巨大时,实际上是表达了我们对伟大事物的向往。然而,如果我们只关注外在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心的修炼,那么信仰就会变得空洞无力。真正的信仰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
心中有佛,佛就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如果我们心中无佛,即使面对再大的佛像,也只是徒增虚荣。真正的信仰应该是内化于心的,它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个心中有佛的人,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意义和价值;一个心中无佛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和权力,也无法摆脱内心的空虚与孤独。
五、避雷针的隐喻
佛像头上的避雷针,不仅是物理上的保护装置,更是一个深刻的隐喻。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外界的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要保持内心的清醒与坚定。就像避雷针能够引导雷电的能量,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电流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内心的修炼,将外界的压力和困扰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金钱、权力、名誉等外在的东西,往往会让人迷失方向。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像佛像一样,将“避雷针”装在心中,时刻保持警醒,就能够避免被这些外在的因素所左右。真正的强大,不是来自于外界的保护,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坚韧与智慧。
六
佛像头上的避雷针,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防范,更是对我们内心的一种启示。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安全和力量来自于内心的觉醒与修炼。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学会像佛像一样,将“避雷针”装在心中,时刻保持警醒,远离贪欲与迷惑,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无论是面对巨大的佛像,还是平凡的生活,我们都应该记住:求人不如求己。只有当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独立行动时,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真正的伟大在于内心的谦逊与包容。一个自觉渺小的人,反而能够看到世界的广阔与无限。
最终,信仰的真谛在于内心的修炼与实践。一个心中有佛的人,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意义和价值;一个心中无佛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和权力,也无法摆脱内心的空虚与孤独。因此,让我们把避雷针装在心中,时刻保持警醒,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过上更加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