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深圳家教
当前城市:深圳 [切换其它城市] 
sz.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深圳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深圳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深圳家教网 > 热点评论 > 从不说话的家长 是孩子成绩不好?

从不说话的家长 是孩子成绩不好?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15-01-23

去年九月,孙琴的女儿迈入校园,成了一年级的“小豆包”。而在孩子们彼此尚不熟悉、孩子和家长还“对不上号”的时候,女儿所在的班级就非常有效率地建立了家长微信群。群内成员以“孩子名+爸爸/妈妈”作为昵称,老师也被拉进群中。

建群是家长自发的,每个班级都有一上来就爱张罗的骨干啊!孙琴“有点羡慕别人出头,可自己又实在不爱出头”,揣着略微复杂的心情观察几位活跃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自我安慰般极为笃定地得出“肯定有之前就跟老师特别熟悉的家长”的结论。

当然,微信群本身是非常方便和有帮助的。作业本丢了,在群里问问,互相找找,看是不是哪个孩子装错书包弄混了;老师留了什么任务,自己家孩子记不清记不全,到群里确认一下到底怎么通知的;孩子生病几天没去上学,都学了啥,要补哪些功课;有在外面上兴趣班的,大伙儿讨论讨论报哪个班好……到了周末,有些孩子会直接拿着爸爸妈妈的手机在微信群说话,“你们都在干吗呀?”“咱们一起去哪儿玩呀?”群里一片奶声奶气的童音,很是热闹。

跟刚建立起微信群的家长相比,“资深小学生”家长的新鲜劲儿就没那么大了。汪敏的儿子正读小学五年级,班里的沟通平台是几年前成立的QQ群。家长们不会在群里闲聊,基本都是老师唱“独角戏”,通知一些诸如放假、缴费之类的信息,也有关于辅导孩子学习的信息。“最近一条是老师在群里说,关于方程式的辅导要按新方法来,家长不要按照过去的方法教孩子。”但汪敏平时就不怎么关心孩子的作业,都让儿子自己做,更不了解“新方法、旧方法”,这种消息看看也就过去了。

米女士的手机里,大大小小的群分级罗列,各有侧重。儿子学校与家长联系的“官方平台”是校讯通,有短信和手机客户端两种方式。大队部、年级、班主任老师、科任老师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布通知。而QQ群、微信群则由家委会牵头,各科老师也都在群里。当然,全员都在的群,大家难免有所顾忌,基本不会涉及关于孩子的“私人话题”。通常就是聊聊学校、班级的活动,或者共享一些教学辅导资料。

至于相对私人的话题,米女士会和几个比较要好的家长建群小范围“嘀咕”。此外,身为家委会成员,米女士还建立或者加入了班级家委会群、年级家委会群、小队群等不少小群。“一些工作,直接到班级群去组织感觉不合适,别的家长还以为我在群里邀功呢!”大伙儿在小群里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以家委会的名义到大群里发布。

既然没法像个家长那样“特别善于和老师沟通”,也就不妨“呵呵”处之

虽然QQ群称不上活跃,但几年下来,汪敏也得出了微妙的规律—那些从来不说话的家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的孩子成绩不好。

而群里“不闲聊”的氛围也是逐渐培养起来的,汪敏回忆,曾经有一次,老师嘱咐完期末考试的注意事项后,几位成绩很优秀的孩子的家长在群里问孩子的表现,老师把孩子夸得跟朵花儿似的,“估计家长可能都被夸得不好意思了吧!”在另一次有家长问老师孩子的表现时,汪敏也不由自主地“多了一句嘴”。结果老师评价,孩子整体是进步的,是好现象,但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这是含蓄地说孩子做得不够好呢,其实就明白了,自己孩子不是那么优秀。”

几次之后,无论孩子成绩好坏,基本就没有家长公开跟老师“沟通”了。“表扬你吧,没表扬到的家长心里不是滋味,何苦给自己招怨。批评你吧,那不是自己找难堪吗?”

而仅仅一个学期接近尾声,自诩“粗枝大叶”的孙琴也隐约感受到微信群带来的压力。首先,群里家长之间的“瞎聊”逐渐不像刚开学那会儿那么多了。虽然每天微信也响个不停,仔细看看,多半是老师发了一个信息,下面一排家长“鼓掌”、“赞”、“谢谢老师”……每当大伙儿成群结队地表态,孙琴无论在忙什么,也得立刻跑去点个赞,然后往上翻个半天,才能看到老师发的内容。

不久前,老师在群里晒出几个孩子在家里练的字以示鼓励,孙琴心里觉得怪怪的。“孩子学写生字,除了在学校的作业本需要交,在家练习的就不需要交了。有的家长可能看了孩子写的字觉得满意,就拍了孩子在家写的字私下发给老师。老师就转发到微信上还表扬了他们,其实我们也好好练字了,只不过没像那些家长一样去‘献宝’……”不过转念一想,孙琴认为和自己感受类似的家长还是应该占多数,既然没办法像个别家长那样“特别善于和老师沟通”,也就不妨“呵呵”处之了。

因为刚刚一年级,对于每次老师在群里公布的“考试100分”、“口算题全对”之类的名单是否包括女儿的名字,孙琴并不十分在意。但她也不免认为,老师的表扬“太细致了”,每次都列个二三十人的名单出来,榜上有名的家长就“开心”、“感谢”,没点到名的家长就不吱声。“其实说说100分多少人,90分多少人就行了。”

由于已经和几位关系比较好的家长单独加了好友,孙琴推断未来家长们应该会“扎堆结伙”组建一些小群。对此她并不紧张,“孩子经常被表扬,应该不会被排挤。要是总不被表扬,可能就会有点儿问题。”

米女士的家长群里,从未有过老师对学生的个别表扬或批评,出现什么问题,老师都会选择私聊的方式与家长沟通。至于每次考试成绩,老师会在校讯通里向家长分别发布“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100分×位,99-95分×位,94-90分×位……您的孩子取得××分”的信息,家长自行卡位就好。

许是因为身在家委会这个“权力核心”,儿子一路读到六年级,米女士虽比其他家长操心,却不焦虑。但她信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遇到“沟沟坎坎”,还是要调节自己的心情。否则把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最终孩子会被家长压得喘不过气。

老师群发作业,实际上是把工作转移给了家长

除了“群”衍生的种种微妙情绪,也有家长对这种过于方便、迅捷的沟通方式产生了疑惑。网友“丹麦蓝罐”吐槽,“周五布置的作业,我们周六上午都已完成。晚上随意翻了下班级QQ群,看到老师说还需要做一份体育小报,周一交。我瞬间感觉晕眩,还好看一眼,不看就又变成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了!”她感叹,“群里聊天信息太多,难道要时时捧着手机,或者大海捞针一样逐条去看?”

“老师都直接在群里把作业发给家长,不得不每天给孩子翻书翻本,告诉他作业是什么。”马立群回忆起自己小时候,从入校起便会专门准备一个小记事本,老师每天清晰地把各科作业写在黑板上,并督促、检查同学们有没有记清楚。“那会儿家长哪有时间管啊, 我们不也能自己记得好好的,总觉得现在这样不太对劲。”

上个月,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发布文章《老师凭什么给家长布置作业》,便描述了这种状态。“现在,老师通过QQ群、微信群,或者电话,群发短信给班里每个家长布置各种预习、听写、签字、劳作、手工、作文的事情已经非常普遍。”在他看来,这种现象并不合理,实际上是把工作转移给了家长。“从技术上来看,老师之所以能转移工作,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容易。”刘远举分析,而“过于紧密的联系会对家长造成负担与压迫,比如QQ群、微信群这样的全天候联系,对家长是存在压力的。”

幼儿园老师刘芳对此深有同感,这两天,她正“友情客串”帮朋友做PPT。“朋友家小孩刚上一年级,老师让朋友帮忙写期末家长会的提纲,交上去之后又进一步要求她做PPT。但她都好多年没做PPT了,就来求我,结果这活儿就落我身上了……”据刘芳观察,孩子入学后朋友常常手忙脚乱。“老师经常会在微信群里临时通知一些事情,也是因为方便,随时想到随时说。要放以前,就会比较慎重,做好通知的计划。”

虽然次数不多,孙琴也遇到过几次下午才通知“明天穿白鞋”、“明天带橡皮泥”、“明天交某项手工”的情况。接了孩子跑去超市、打印店,着急忙慌。但她对此倒是很想得开,“现在的教育跟过去不一样了,我们那会儿五点才放学,现在三点就放了。这么早接回来,家长的责任就是会重的。不管老师用不用微信群,家长该看着孩子还是会看着的,趋势就是如此。”

当然,忙不过来的时候她也会跟朋友发微信抱怨孩子作业这么多、学校事儿这么多……“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别发错群!”

 

-更多-

最新教员

  1. 朱教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水文与水资源
  2. 冯教员 南方科技大学 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
  3. 叶教员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音乐表演
  4. 高老师 大学助教 物理
  5. 李教员 香港中文大学 英语
  6. 许教员 南华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7. 王教员 哈尔滨工程大学 工程力学
  8. 岳老师 中学一级教师 化学
  9. 王教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